无限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军工科技 > 四千零五十一章 给城墙加护盾?

四千零五十一章 给城墙加护盾?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

角落里的赵总工程师突然掏出个铁皮烟盒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薄荷糖,伸手递向众人:“来来,降降火。上次在西北试验场,有个技术员误把辣椒酱当导热硅脂涂散热片上,那场面...”他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得满堂大笑,李卫国笑得直拍大腿:“赵哥这事儿得写进《军工冷笑话大全》!”

笑闹间,施老突然正色道:“说归说闹归闹,下个月大漠演习的电磁环境模拟,你们浩宇的设备准备得如何?”这话让气氛瞬间严肃,吴浩调出三维模型,戈壁滩与电磁云的模拟场景在众人头顶流转:“我们针对沙尘设计了蜂巢式滤网,每个六边形单元都能自主开合。不过...”他顿了顿,放大显示设备内部,“散热系统还在优化,上次测试时,高温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偏移了0.3K。”

“0.3K?”王工立刻掏出随身笔记本,钢笔尖沙沙作响,“这误差在强电磁环境下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你们试过用液态氮做二级冷却?就像当年我们...”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打断,竟是《最炫民族风》的魔性旋律,赵总工程师手忙脚乱掏手机,老脸涨得通红:“我孙女设的,非要让我赶潮流!”

哄笑声中,陈院士敲了敲保温杯:“说回正题。小吴,多军种协同的频谱管理,你们的‘指纹识别’系统,和陆军新列装的雷达频段兼容性如何?”吴浩正要回答,李卫国抢先调出对比图:“陈老您看,我们做了频段避让算法,就像给通信信号编了套广场舞,各跳各的还不撞队形!”

这话又惹来一阵笑骂。施老摇头感慨:“现在的年轻人,说话一套一套的。想当年我们形容设备稳定性,就说‘比老黄牛还靠谱’。”他忽然从口袋掏出个锈迹斑斑的指南针,金属边缘被摩挲得发亮,“这是我在罗布泊迷路时捡的,跟着它走了三个小时才找到营地。所以说啊,再先进的技术,也得有个‘老指南针’兜底。”

吴浩认真听完,点头道:“施老说得对。我们在设备里加装了机械备份系统,就像给智能手表配了发条——没电的时候,传统齿轮照样能走。”他调出的示意图里,精密电路旁赫然是套复古的机械结构,引得众人啧啧称奇。

讨论不知不觉持续到深夜,茶水凉了又换,薄荷糖盒子见了底。当窗外的雨彻底停歇,月光将海面染成银蓝色时,众人仍围在投影前争论不休。赵总工程师突然打了个哈欠:“不行了,再聊下去该聊到退休后钓鱼的事儿了。小吴,下次带着你的‘智能城墙’来我们研究所,咱们搭个实景测试场!”

施老将保温杯塞进吴浩手里:“年轻人,这茶不错,带回去给小林尝尝。记住,创新是好事,但步子别迈太急,小心...”他故意拖长音,“摔进自己挖的技术陷阱里!”

吴浩笑着应下,望着众人陆续散去的背影,忽然觉得这场争论就像锅大杂烩——既有尖端技术的碰撞,又有老一辈的经验之谈,还混着插科打诨的烟火气。

海风裹着咸湿气息涌进宴会厅,吴浩望着远处舰艇的航行灯,想起施老的指南针。或许正如那些在岁月里沉淀的老物件,国防科技的发展既要仰望星空,也要脚踏实地。

而这些或激烈或诙谐的讨论,终将化作推动时代前进的点点星光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